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它的本质是双眼视觉发育紊乱,是婴幼儿视觉发育关键期,从出生到4至6岁眼球视觉系统发生病损。病损部位,主要体现在视觉系统三大部位(1、眼底视网膜 2、视觉传导神经 3、大脑视觉中枢)。儿童占比25%,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力的疾病。
而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往往不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弱视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以为弱视儿童···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它的本质是双眼视觉发育紊乱,是婴幼儿视觉发育关键期,从出生到4至6岁眼球视觉系统发生病损。病损部位,主要体现在视觉系统三大部位(1、眼底视网膜 2、视觉传导神经 3、大脑视觉中枢)。儿童占比25%,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力的疾病。
而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往往不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弱视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以为弱视儿童的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而且不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没能及时矫正和治疗。
2、传统的方法只能解决浅层问题
传统的物理光学疗法只适应于视网膜引起的弱视,而对病因、病损部位已深入大脑内层视觉传导神经及大脑视中枢的弱视则几乎无效。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少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戴镜、遮盖、光刺激、仪器训练等方法治疗,所以其疗效欠佳,就不足为奇了。
3、无法做到因人而异的方法变更
无法根据弱视患者的年龄、视力和智力等情况,以及恢复的时间、阶段,进行训练方法的变更。导致,一直用一种或者两种方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举个例子,一般视力提高到0.5是比较容易的,0.5以前属于粗视力,而0.6以后属于精细视力,需要更加精细的训练。所以在孩子视力达到0.5以前,可以选择串珠子,视力到了0.5或者0.6后改穿针。而达到精细视力后,又得进行立体视的训练和脑部发育刺激。单调的方式,反而成了弱视无法治疗的帮凶!
4、方法枯燥,孩子无法坚持
弱视的治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类似于眼睛的二次发育。这个过程时间长,容易反复。如果孩子无法坚持,很快就会到达视力增长的一个“平台徘徊期”,而停滞不前,家长和孩子就会失去耐心,半途而废,放弃治疗。比如遮盖法,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当面戴,背后摘,大大影响视力提升效果。传统方法,枯燥无聊,孩子不乐意,无法坚持,效果不佳。